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

《你的我的》

緣起


“我寫結構,你做決定”(I write the composition, you make the decision)。
這是我產生這作品最開始的想法,與演奏者朋友們喝著咖啡談論著究竟要如何共同創作,一位來自冰島的同學囔囔著要跟我一起寫一首曲子,然而這件事卻因為彼此忙碌的生活而未有下文;畢業後,大家各奔東西,散落於世界上的各角落。

2016年,在荷的第三年,對我而言充滿鄉愁、文化與創作衝擊的一年,由與朋友的對話,讓我萌生了《你的我的》(給任何樂器、人聲與開放性預錄電聲)這作品的構想。許多演奏家抱怨過:「很多作曲家是控制狂。」,我不可否認這點,也理解作曲家必須要有一定的堅持才能貫徹自我想法的重要性。然而,這世界上這麼多人種、文化、語言,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一無二的,自然作曲家的性格也有數不清的種類。從過去的創作與合作經驗中,我發現我是個喜歡聆聽,樂於分享的人,也渴望我的作品能給演奏家更多空間。

與其說《你的我的》是個作品,不如說是個企劃:一個聆聽與分享的旅途。在異鄉居住後,才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是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血液裡,同時也對於接觸他人的文化產生興趣。就算來自同一個城市,演奏同一個樂器,每個人也有著不同的人生經驗、不同的性格,除了文化外,記憶與個人性格,都會改變一個演奏家或作曲家的特質。而我希望藉由這個作品,去探討這些特質。

詳述

簡而言之,此作是在探討文化、記憶與日常聲響感知、和作曲家與演奏家的關係。實體的樂譜/文字分成三個部分。音樂的部分共有三個層次:樂器(instrument)、人聲語言(voice)、預錄聲景(electronics)。

第一部分,Q1和Q2是關於音樂素材的決定,包含了語言與樂器演奏。關於中文發音有錄音讓演奏者聆聽,就聲音去決定自己的喜好。Q3是關於聲景的記憶,這些由演奏者決定的聲音檔案,改成對應的檔名(C1-C6, L1-L6),在電腦裡拖曳至我做好的程式即可使用。演奏時可用外接踏板或按電腦鍵盤空白鍵依序去驅動聲音。




第二部分,是關於如何將決定好的素材填寫至樂譜,以及整個演奏如何執行。註:考慮吹管樂器無法同時吹與講,人聲的部分可由演奏者自行決定是否要如聲景部分一樣,用預錄的方式呈現即可。第三部分則為樂譜,完整內容請參照作品網站:https://www.yoursmine.org/part-1-1/
實際執行過程如下:首先找到有興趣嘗試演奏此作的人(目前設定為與我母語不同之人),給對方完整樂譜,請對方仔細思考裡面的所有提問。接下來,與對方見面,一起討論完成樂譜,並給予時間讓演奏者練習。最後,將演奏的成品錄音下來,並加以建檔。此作是一個共同創作的概念,由作曲家決定曲式和組成方式;演奏家決定音樂的素材。由於不同的演奏者會有不同的的答案,這個作品的內容會因個人而產生極大的差異。最終我會集結不同演奏家演奏的錄音版本,將整個作品變成一個網頁呈現。表演形式我不限制有興趣的演奏家能自行演奏此作,然而整個企畫最終的概念是建立起一個一目了然的資料網站,將作品的概念以及成果以網頁方式呈現。
(電聲程式截圖)


由於此計畫的初步設定必須與文化背景不同的音樂家合作,因此我結合了旅行的方式,來實踐這個作品。


過程

今年暑假我再回到了歐洲,拜訪了慕尼黑、巴黎、阿姆斯特丹、達姆斯特。期間共面談了10位表演者,在溝通和嘗試的過程中發現,這形式的共同創作並非只是關於探討個人特質與文化背景。延伸而來的是更多關於挑戰創作者的角色定位,接受不熟悉的思維方式,和學習如何給予彼此決定權與空間。我將目前得到的回饋與衍伸問題已整理於網站主頁上: https://www.yoursmine.org/
以下為延伸問題與回饋之翻譯:
  • 你感到糾結,因為你正在經歷一個創作的過程。
  • 先假設我們處於一個正常的合作過程工作。首先,作曲家有責任引導演奏家理解作品,並讓演出理想進行。演奏家對於詮釋、表演都有責任,有時甚至必須思考是否該忠於原著。在合作過程中總是會有掙扎,但作曲家與演奏家的界線與角色是明確的,而此計畫正是要打破這界線。在計畫的過程中,演奏家也許對於一份挖空的樂譜會感到不明瞭,對於創造自己的素材而感到困惑,對於演奏此種作品的程序感到耗時,因為這不是一首需要遵照作曲家指示,也不是關於熟能生巧的作品。而作曲家,也許會對於無法控制創作素材而感到困惑,對於作品結果感到不確定,對於溝通與解釋過程感到耗時;因為在此計畫中作曲家無法為演奏家作任何的決定,直到演奏家對於自身的決定感到確認與滿意。

  • 「我可以填好第一部分問答的資料後傳給你,然後請你完成樂譜嗎?」抱歉不行,因為問答的資料與樂譜是相關聯的,演奏者必須有意識地創造素材。既使我已經決定了曲式與架構,但樂曲聽起來會如何是關乎於演奏者的決定,包含了內部聲音、演奏素材,甚至錄音品質。在執行的過程中,我會引導演奏家如何完成樂譜,同時演奏者也會體會到作曲的過程。

  • 在此計畫中,多少素材是由作曲家控制?又多少是由演奏家控制? 演奏者是否對創作和決定素材感到自在? 有些演奏家不習慣作曲,也許第一步會有點難跨越。然而,這個障礙必須要克服,也正是此計畫的核心之一:為何不挑戰作曲者與演奏者之間的關係?

  • 為何在問答裡我選擇了這些關於個人的問題?因為我好奇不同演奏者的背景與故事。如果演奏者希望在素材決定方面有更多的自由,我很樂意修改與開放第一部份的問畢竟問答的部份只是引導,不需要嚴格侷限。例如,一個段落可彈性為多於或少於一個段落,視選擇的旋律作調整;問卷內的時間長度也都可彈性變動。請演奏者優先考量素材特性,不要受給予的時間侷限。我很樂意聆聽任何來自演奏者的想法、障礙、問題,此份問答並非要限制演奏者,而是要引導演奏者學習聆聽自我。   

  • 關於我自身在此計畫中的優先決定權,如大部份的作曲家,一是曲式架構;次之為樂曲解說,即為第一部分的問卷。而問卷這部分也會蛻變為演奏者的想法與決定:此作的主要動機素材。因此,我有義務引導演奏家了解整個過程,讓他們理解問答與樂譜之連結。 

  • 「這是一首看似需要大量文書作業的作品。」當我從某演奏家得到這第一印象的回饋時,瞬間也讓我理解了,我的文化背景無意識地已呈現在第一部分中。在台灣的教育過程中,從小到大我填過了無數份的考卷,而這些填填寫寫的行為,決定了我的分數,我的學校,我的專業,我的人生。作曲不外乎也是填填寫寫,但思維的細節,每一份問卷,每個人都有差異。
成果


此行我面談的都是專業的表演者,他們對於自己的音樂或演出都有相當高的要求,因此每項抉擇都需要深思熟慮,演奏的部分也需要時間去琢磨。在第一部分的問答就發現許多細節問題浮現出來,但由於每人的樂器不同,所衍伸出的問題各有差異。
例一:管樂器無法同時唸字與演奏音符,所以人聲的部分必須為預錄,而預錄的聲音音量、咬字等細節必須額外納入考量。
例二:如何考慮選擇的素材間之聲音連結性。第一部份的問答引導出作品的動機素材,連結至譜上會發現,整個填寫過程像拼貼方式將音樂組合起來,因此有演奏家開始思考是否需要考慮素材間的連結性。我的回答是開放的,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音樂狀態,沒有好壞。有的演奏家便嘗試建立素材間的連結性,例如第一小節與第二小節雖為不同素材,但同為pizzicato演奏,由演奏方式建立起聲音的連結性。另外,也可從音量、速度、樂句呼吸等音樂行為去建立連結性。

還有許多細節例子正在整理,也正在產生中,這計畫來來回回所需要的時間與溝通式超乎我預期的,但回饋的內容量同時也在我的意料外。

未來 

我了解此作品的性質有別於一般作品,將它看成更像個長期的企劃,在嘗試的過程中也受合作的演奏者不斷啟發。由上述的內容應可得知這是個複雜的企劃,個體差異性性延伸出許多細節問題。這作品無論對演奏家或是我都有極大的挑戰,我很希望能有經費讓此計畫延續下去,當演奏家們需要更好的錄音或演出品質,我也能給予支持或分擔。
感謝閱讀完這篇頗需要腦容量的文章,轉發或給予任何些微的贊助都十分感激。
註:donation是用square space的系統,雖然要填一些資料,但程序完整,安全無慮,也會有收據。https://www.yoursmine.org/donate-this-project/